欧联杯 阿尔U20 乌干达女甲 巴戈丙 尼加拉瓜LSB 巴青杯 瑞典丙附 女日联杯 中美运女 中北美运男 女南美国联 钱潮杯 爱沙超季后 巴塞女甲 巴帕拉女甲 大西洋杯 U19 巴女足杯 阿联U21杯 利比里女联 美独立杯 马耳纪念杯 美锦标赛 非超杯 泰篮超 U17女世界杯 巴女锦标 新加后备 玻利后备 麒麟挑战杯 波兰地杯 俄联杯 斯亚女杯 巴皮乙 巴西里约U22 尼拉女锦
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美媒发恶搞图调侃亚历山大:变身乞丐讨要罚球 气泡膜包裹碰不得

来源: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10月26日 09:00

北京时间10月26日,前两场常规赛,亚历山大累计获得40次罚球机会。他的“罚球体质”引起美媒热议,雷霆核心已成联盟“碰不得”球星?



在NBA赛场上,亚历山大的进攻威胁不仅来自他的突破与跳投,更来自他制造罚球的“特殊体质”。新赛季前两场比赛,美媒用恶搞图将他推上舆论风口,从“乞丐版”落魄形象到“气泡膜包裹”的夸张防护,都在调侃这位雷霆核心“根本碰不得”。结合他的罚球数据,这场关于“造犯规艺术”的讨论,正在联盟掀起热议。



从第一张“乞丐版”恶搞图里,亚历山大瘫坐球场、端着破碗“乞讨”罚球,到第二张全身裹满气泡膜、仿佛一碰就碎的夸张造型,美媒的调侃直击其“造犯规能力”的争议点。有恶搞媒体甚至虚构了亚历山大本人的推特回应:“谁给我发这些图……等着被拉黑吧。”其实,过去这一年,亚历山大都没有更新过推特。

球迷和媒体为何对他的“罚球体质”如此执着?根源在于他把“造犯规”练成了进攻武器库的核心技能之一。在节奏飞快的NBA赛场,他总能用节奏变化和身体控制,让防守球员的轻微接触都变成裁判的哨声,这种“一碰就倒”的既视感,成了美媒创作的绝佳素材。

揭幕战对阵火箭,亚历山大获得14次罚球机会,而第二场对步行者,亚历山大更是得到26次罚球机会(罚中23分),罚球出手数和命中数均创个人生涯新高。他靠罚球得到的23分,也占自己生涯新高55分的41.8%。



是“造犯规艺术”还是“联盟规则漏洞”?

亚历山大的罚球争议,本质是“篮球竞技性”与“规则利用度”的博弈。支持者认为,他只是把NBA规则研究到了极致:通过精准的身体控制和节奏变化,让防守球员的动作陷入“犯规与否的灰色地带”,这是智慧型球员的生存之道。就像当年的哈登,“造犯规”曾是他的标签,最终也靠此成为MVP级球星。

反对者则认为,过度依赖罚球会让比赛观赏性下降。当球迷想看的是精彩的对抗、暴扣或高难度跳投时,频繁的罚球哨声会割裂比赛节奏。美媒的恶搞图,其实也暗含着部分球迷的情绪:篮球需要对抗,而不是“一碰就倒”的表演式进攻。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发表见解。

本文标签: 哈登  气泡  推特  美媒  恶搞图  亚历山大港